Vitargent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Limited

止汗香体剂「绿鱼」安全购买榜单 新闻发布会

近半止汗香体剂样本未能通过鱼胚胎急性及慢性毒测试
当中包含多款过敏成分须特别关注
水中银推止汗香体剂「绿鱼」安全购买榜单

 

(香港, 2018 年 6 月 11 日 )水中银(国际)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中银) 的小鱼亲测平台(www.fishqc.com ) 继早前11 期检测发布,包括食用油、速溶咖啡、牛奶、BB霜、防晒霜等,继续以港人发明,全球独家「斑马鱼」及「 转基因鲭鳉鱼」胚胎毒性测试技术为市面17款畅销止汗香体剂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于样本安全测试中,8个样本显示为绿鱼( 代表质量卓越 ),9个样本为红鱼 (代表有待改善) 。 于急性毒物测试中,毒性超标最高的4个样本,毒性较同类型产品比较下所订立的安全标准高出 7 倍;另在慢性毒物测试中,其中两个样本探测到类雌激素,其含量相对水中银安全指针高 3 倍以上。 水中银建议市民于选购止汗香体剂时,须加倍留意产品成分列表,尽量避开含防腐剂、酒精等对皮肤具刺激性反应的成分,同时可考虑功效较基本、单一的止汗香体产品。

 

部分止汗香体剂或含有害化学成分 水中银透过崭新生物测试Testing 2.0 技术助检测 

踏入 5 月,香港连续 14 天录得摄氏 33 度高温,市民于剧烈运动后或走在街上后不久便会大汗淋漓。 汗水会让衣服湿透,尤其于腋下位置湿漉漉的极为碍眼,同时令皮肤「笠痴痴」,造成浑身不舒服。 为免发出尴尬气味,不少人均爱使用止汗香体产品。 然而,部分市民并不知道坊间出售的止汗香体产品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止汗剂 (Anti-perspirant) 及香体剂 (Deodorant),两者具不同功效。 止汗剂可杜绝出汗,其含有铝盐可暂时抑制汗线分泌;香体剂可减低因排汗产生的气味,其含有杀菌或抗菌成分,如酒精和防腐剂,可杀死皮肤上的细菌或是透过香味掩盖汗味,却不能抑制汗线分秘,防止出汗。 另外,坊间亦不时传出有关止汗香体剂使用安全的问题,部分人宁愿让汗水直流也不会止汗,容易引致个人卫生问题。

水中银于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从各大个人护肤品专门店、屈臣氏及万宁选购了 11 个品牌,共 17 款止汗香体剂样本作产品安全检测,当中包括了国际知名品牌如 Dove 、 NIVEA 、 Rexona、 The Body Shop 、 Sebamed , Bioré 等。 17个样本中,止汗剂样本占12 个 (71%),香体剂样本占 5个 (29%)。 根据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关于化妆品成分测试和安全评估指引 (SCCS / 1564/15),止汗剂及香体剂属同类型护肤化妆品, 为此水中银把两者列为同类型产品作毒性比较。

水中银以专利鱼胚胎生物测试 Testing 2.0 技术为止汗香体剂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把产品安全属性分为三类:绿鱼 — 黄鱼 — 红鱼,发布于辖下网上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 — 「小鱼亲测」,让消费者易于识别在零售店购买的产品安全属性。 「小鱼亲测」参考欧盟[1] 、美国 [2] 、中国 [3] 及日本 [4] 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安全标准,以及欧洲化学品管理署 (ECHA) 列出的高度关注物质列表 (SVHC) [5] ,通过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制定其安全准则:

  • 绿鱼代表「质量卓越」,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与及成分筛查中表现理想,消费者可以安心选购;
  • 黄鱼代表「质量合格」,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与及成分筛查中基本合格,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 红鱼代表「有待改善」,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与及成分筛查中存在一项或多项未达标准,建议消费者选购时要特别谨慎。

亚洲生产样本多被列入「绿鱼」 澳洲生产须多加关注

「小鱼亲测」检测结果显示,于 17 个止汗香体剂样本安全测试中, 8 个样本显示为绿鱼 (代表质量卓越) , 9 个样本为红鱼 (代表有待改善) 。

价格而言,于采购的 17 个样本中,价格中位数为 38.4 港元 /100 毫升。 价格最低为 18.6港元/100毫升, 产自澳洲;最高为218港元/100 毫升,产自法国,价格相差近 12 倍。

止汗香体剂品牌所在地而言,本次抽样分别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

来自亚洲 (日本,新加坡) 的样本共 3 个, 2 个 (67%)为绿鱼, 1个 (33%)为红鱼;欧洲(英国,德国 )的样本共5个, 4个(80%)为绿鱼, 1个(20%)为红鱼;美洲 (美国)的样本共 5 个,1个(20%) 为绿鱼, 4 个 (80%)为红鱼;大洋洲(澳洲 )的样本共4个, 1 个(25%) 为绿鱼, 3 个 (75%)为红鱼。

止汗香体剂品牌生产地而言,本次抽样分别产自亚洲、欧洲及大洋洲。

17 个样本中, 7 个产自亚洲 (中国、日本、泰国、越南、菲律宾) , 6 个为绿鱼 (86%),1个为红鱼 (14%);4个产自欧洲 (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 2 个为绿鱼 (50%),2个为红鱼(50%);6个产自大洋洲 (澳洲) ,全部 (100%) 均为红鱼。

总括而言,就品牌所在地作安全比较,由于个别地区只有少量样本,从统计学而言,结果并不足以反映洲与洲之间在安全性上的区别。 就生产地比较,亚洲生产的样本整体表现理想,而澳洲生产的样本全部被评为红鱼,市民应多加关注。

 

近半止汗香体剂样本未能通过急性毒物检测 多款过敏成分可刺激皮肤及呼吸道

水中银首席执行官杜伟梁先生 表示:「社会一直对止汗香体剂的安全存疑。 由于使用部位(腋窝)贴近胸部,部分人认为持续使用会增加乳癌风险。 另外,亦有不少人对产品当中包含的化学物质如铝盐、酒精、防腐剂、香精等存在迷思。 透过鱼胚胎毒性检测技术,期望能探究止汗香体剂产品的真实安全性,并以专科角度解构当中受关注的化学成分。 」

是次止汗香体剂样本检测分别用了斑马鱼胚胎及转基因鲭鳉鱼胚胎作急性及慢性毒物测试,两者于欧盟法规规范下均属传统动物测试的替代方法。 斑马鱼胚胎能够筛选过千种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兽药、微生物毒素、塑化剂、防腐剂,植物源毒素等。 牠和人类致病相关基因拥有高达84%的相似度 [6] ,其组织和器官,包括心脏、骨骼、胰腺,肾脏等与人类类似,多项研究已证实,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影响的有毒物质,对人类也构成高度健康风险 [7] ,包括心血管毛病,骨骼异常发育等。

于斑马鱼胚胎急性毒物测试中, 8 个样本 (47%) 「表现理想」, 2 个样本 (12%) 「基本合格」, 7 个样本 (41%) 「有待改善」。 团队于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斑马鱼胚胎在接触止汗香体剂样本中的急性有毒物质后,出现发育异常,包括血液凝结、心脏水肿,严重情况下测试的鱼胚胎直接死亡。 杜伟梁先生指出,急性毒超标最高 (半致死浓度低于最低测试浓度 ) 的3个澳洲及1 个西班牙生产样本,毒性较同类型产品比较下所订立的安全标准高出7倍。

另于转基因鲭鳉鱼胚胎慢性毒物测试中, 9 个样本 (53%) 「表现理想」, 8 个样本 (47%) 「有待改善」 。 当转基因鱼胚胎遇到止汗剂中的慢性毒物(类雌激素) 时,其肝脏会呈现绿色荧光,荧光强度能够量化有毒物质,在严重情况下鱼胚胎或会直接死亡。 于8个「有待改善」止汗香体剂样本中,团队检测到其中6 个样本的毒性水平高导致测试鱼胚胎死亡,另外2个样本含超标类雌激素, 其含量相对水中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引建立的安全指针高3倍以上,分别生产自越南及澳洲。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已表明,类雌激素可能引发人体各种疾病,如癌症 (乳腺癌、睪丸癌,前列腺癌) 、生殖能力下降、神经系统紊乱、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8] 。 怀孕妇女更有机会把身体所吸收的类雌激素物质传给下一代。 科学研究亦已证实,这些物质可于母乳[9] 、乳房组织 [10] 、脐带血 [11] 甚至胎盘 [12] 被发现,并经胎儿的脑部、呼吸系统、肠道,皮肤等吸入,令胎儿发育畸形甚至于日后出现儿童性早熟、痴肥等健康问题。

另于成分筛查中,团队参考了多个国家与地区安全标准,并未发现任何国际禁用成分或高度关注物质。 杜伟梁先生表示:「即使未有找到禁用成分,消费者仍须特别留意当中某些过敏成分,慎防物质刺激到皮肤或呼吸道。 于17个样本中, 7个样本含防腐剂 (丁羟甲苯, BHT; DMDM 乙内酰脲, DMDM Hydantoin; 三氯沙 Triclosan) 、 4 个样本含酒精 (酒精Alcohol; 乙醇 Ethanol) 、 3 个样本含已知致敏香料 (香叶醇, Geraniol; 香茅醇 ,Citronellol ; 芳樟醇, Linalool; 己基肉桂醛 , Hexyl Cinnamal ; 水杨酸芐酯 , Benzyl Salicylate ; 苯甲酰苄酯 , Benzyl Benzoat ; 羟基香茅醛 , Hydroxycitronellal; 香豆素, Coumarin; 苯甲醇 , Benzyl Alcohol) 。 其中,3个样本的酒精成分位列成分卷标的首位,根据欧盟及中国卷标法,各种成分须按其用于化妆品的重量或体积,由大至小依次表列。 换句话说,3个样本中的酒精含量占整体成分中的最大比例,对于易敏一族可能会构成刺激,引致肌肤敏感痕痒,严重者更会出现红疹。 市民应因应肌肤敏感度选购合适自己的止汗香体产品。 」

 

暂无医学证据显示止汗香体剂增加癌症风险 控制体味须透过饮食、情绪控制、穿衣配合   

 皮肤科专科医生许绍基医生 指出:「排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跟汗腺有密切关系。 汗腺可分为小汗腺及大汗腺两类:小汗腺位于真皮层,遍布全身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额、手掌及脚底。 当身体遇热时,小汗腺会分泌水分为身体降温;大汗腺则集中于腋窝、乳晕、阴部及肛门附近位置,由神经支配,当自主神经系统受刺激时便会排汗。 大汗腺会分泌蛋白质、脂肪及水分,成为细菌的养分,在潮湿翳热的天气下,腋窝经常处于紧闭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经分解可产生丁酸、丙酸等物质,形成异味。 」

坊间近年愈来愈关注止汗剂的安全性,尤其它的主要成分铝盐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部分人认为铝盐会堵塞汗腺,让身体不能正常散热,容易导致中暑;另有市民认为止汗剂会阻塞腋下淋巴,有机会诱发乳癌。 为此,许绍基医生解释:「腋下皮肤涂上这些铝盐水溶液后,铝盐会进入汗管,细胞变化膨胀而阻塞汗腺口,使汗液不易流出,达到止汗的效果。 然而,即使腋下汗腺遭短暂阻塞,汗液仍可以透过身体其他部位的汗腺排走。 另外,美国华盛顿大学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为813位乳癌女患者跟793 位没有乳癌病史的女性做了一项有关止汗香体剂跟乳癌关系的研究,确认止汗香体剂没有增加乳癌风险[ 13]。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14] 及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 [15] 亦指出,现时未有足够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与癌症有关。 」

许绍基医生 提醒,在选购止汗香体产品时,应先检查背面的成分卷标,尽量避免含有「防腐剂 BHT 」,「酒精 Alcohol / 乙醇 Ethanol 」 (都是指酒精)等字眼的过敏成分。 防腐剂的作用在于抑制微生物于护肤品繁殖,适量使用可避免用户受细菌感染。 然而,防腐剂始终带有皮肤敏感风险,如能避免便最好。 酒精的作用在于快速挥发,可以抽干皮肤水分,造成局部皮肤痕痒、红肿,长期使用会令黑色素于腋下积聚并变黑。 倘若产品提供试用,建议先扭开瓶盖闻一闻,因为加入酒精成分的产品一般也较刺鼻。

另外,止汗香体剂加入香精以辟除体味是少不免,本身有皮肤敏感、湿疹的人士,除了避免防腐剂及酒精成分外,亦可选择含有较少上述提及过已知致敏香精的产品。 有些止汗香体产品提供一系列功效,包括美白、滋润肌肤等,每种功效必然加上所需要的化学成分。 用户应了解自己购买止汗香体产品的目的为何,是希望止汗还是以香味盖过体味。 建议选择成分较基本、单一的产品以避开不需要摄取的化学成分。

当使用新产品时,应先在手臂内侧或手背上试用,待 30 分钟后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才继续使用。 喷雾装的止汗或香体产品由于近距离喷射皮肤,较膏状具刺激性,在使用喷雾装时,应避免胡乱喷射或大量吸入,以免伤及眼睛或吸入呼吸道造成气管敏感等状况。 腋下刚接受了激光脱毛或惯常剃毛的人士,应短暂停用止汗香体产品,让皮肤及伤口自然修复。

许绍基医生 补充:「适当使用止汗剂固然是治疗的方法,然而体味亦可透过多方面形成,包括饮食习惯、心情、身体状况及日常穿著,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 在饮食方面,进食洋葱、蒜头、咖哩、辛辣食物或长期吸烟、饮酒人士,会令气味于体内残留,间接增加体味;肠道健康亦很影响体味,如有消化系统问题,建议多进食膳食纤维及补充益生菌以帮助消化;另外,情绪紧张会刺激汗腺分泌,滋生细菌, 并有可能形成其他细菌,例如真菌,当分泌物和真菌停留在皮肤的时间愈长,会加重体味,建议多保持心境开朗;体毛过多亦会令真菌容易滋生,可选择剃掉过多的体毛,令真菌无处躲藏;另建议夏季多穿著阔身、以棉或丝绸造的衣服, 其具透气及吸汗功能,减低因局促形成的体味。 」

杜伟梁先生 总结:「生物检测是近年全球崭新发展技术之一,我们祈望能够与传统化学检测相辅相成,补足现时产品缺乏的生物毒性数据,洞悉更多已知及未被发现的有毒化学物质,免却人体直接摄取。 对于未能符合最高评分标准的『黄鱼』及 『红鱼』产品,品牌商及制造商责无旁贷, 应积极作出产品改善,推动整体行业对产品安全的提升。 市民可登上小鱼亲测(www.fishqc.com) 网上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检示通过急性毒物、慢性毒物检测及成分筛查的 『 绿鱼 』 产品,作更安心的购买选择。 」

 

-完-

 

[1]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30 NOVEMBER 2009 ON COSMETIC PRODUCT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L 342/59.  22.12.2009.
[2] USFDA SUMMARY OF COLOUR ADDITIVES FOR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FOODS, DRUGS, COSMETICS, AND MEDICAL DEVICES; PROHIBITED & RESTRICTED INGREDIENTS.
[3]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 2015版.
[4] STANDARDS FOR COSMETICS.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NOTIFICATION NO. 331 OF 2000.
[5]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 CANDIDATE LIST OF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FOR AUTHORIZATION. HTTPS://ECHA.EUROPA.EU/CANDIDATE-LIST-TABLE
[6]. 2013, 498-503; DOI:10.1038/NATURE12111.
[7] BIOSCIENCE REPORTS.  2017, 37 BSR20170199.  DOI: 10.1042/BSR20170199
[8] WHO & UNEP. STATE OF THE SCIENCE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2012
[9] CHIMIA 2008, 62: 345-351.
[10] 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 2012, 32(3):219-232.
[11] TALANTA. 2011, 84, 702-709.
[12]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2013, 461-462, 214-221.
[13]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OCT 16;94(20):1578-80.
[14]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MYTHS/ANTIPERSPIRANTS-FACT-SHEET
[15] SCC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ALUMINUM IN COSMETIC PRODUCTS, 27 MARCH 2014, SCCS 1525/14, REVISION OF 18 JUNE 2014.

 

chen